近日,det365官方网站登录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皓与哈佛商学院讲席教授劳伦·科恩(Lauren Cohen)、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师李波、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员宫照恒合著的案例《宝丰在中国的公益慈善行动》(Baofeng's Philanthropic Efforts in China)被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收录号:HBS Case 223-067)。
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网页
本案例关注的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家创办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实施为期多年、惠及广泛的重大公益慈善项目中的探索与实践。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燕宝基金会”)由宝丰集团董事长、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2016级校友、慈善金融首期班校友党彦宝与夫人边海燕2011年共同发起成立。企业每年将10%利润注入燕宝基金会,以“用知识改变命运”为使命,本着“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终”的宗旨,用做实业的精神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本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将经济、制度、历史和文化等环境因素以及受助者等利益相关者特征作为考量因素,科学地进行项目设计,并深入分析在执行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内外部障碍,以及研究如何在战略、技术和执行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约束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燕宝基金会立足中国西部发展及人才培养实际,重点开展教育助学,以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发挥教育的杠杆作用,激发撬动青年学子的内生动能,帮助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和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同时以善心善行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社会正能量。然而在实施教育助学项目初期的2011年至2012年,发现部分学生不愿领取助学金。起初以为是资助信息不精准而导致,但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问题关键在于贫困生较为敏感的自尊心——担心领取助学金会被别人看不起,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公益慈善项目进行创新设计?燕宝基金会深度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助学项目进行了重新设计:首先,基金会认为必须立足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量经济因素,更要考量精神因素,因此决定将“助学金”改成“奖学金”,把资助变为鼓励和鞭策。这种调整既解决了学生心灵成长的问题,也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其次,改变传统的助学金发放模式,创新性地以地域为边界,实行普惠性、无差异的学生奖励资助计划,每人每年发放4000元直至完成学业,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才,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恩,并将爱心传播出去。这一结构性改变源于党彦宝结合自身经历进行的深入思考——他自己出生在宁夏盐池县一个贫瘠的乡村,从小家里贫寒,深知贫困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愿被扣上低人一等的帽子。新的项目设计在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更加自信地成长。
燕宝基金会助学项目迄今已连续实施13年。就社会效益而言,累计发放奖学金39.03亿元,惠及34.52万名西部学子,为30多万个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教育助学规模创中国之最;就地域覆盖而言,对宁夏全区和甘肃酒泉全市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全部奖励资助,学生遍布全国600多所高校,是中国唯一对全省区大学生进行奖励资助的公益慈善组织;就人才驱动发展而言,已有20多万名学生毕业就业,成为家庭经济支柱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就弘扬慈善精神而言,使学生从受益者转变为“爱心”传递者,投身各类公益慈善实践20余万次。
本案例融合了公益慈善、慈善金融等前沿内容,适合用于专业硕士、MBA、EMBA、MPA以及高管教育等各类项目的案例教学。通过本案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公益慈善项目设计的主要挑战及运作模式,尤其是结合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进行创新。
哈佛商学院是世界最早创设以案例教学为模式的商学院,拥有全球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最为权威的哈佛案例库。det365官网教师的研究成果再次被哈佛收录,展示了det365官网在世界级案例开发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对于中国金融案例库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