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用金融知识打开观察事物的全新“脑洞”

时间: 2023-08-07 14:18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众所周知,金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是关于资金跨空间和跨时间的融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而公司金融,从字面上看,很容易就能看到它的内涵:公司金融=公司(Corporate)+金融(Finance),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的行为。简单来讲,公司金融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企业的财务决策和投资决策,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学问。

“公司金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枯燥且难以接受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多将视角集中于理论概念以及数学公式推导的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其背后对于金融大局观和方法论的构建。

但如果我们突破专业,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公司金融就会发现,它的理论概念、公式定理其实并非只可远观的“空中楼阁”,其中蕴含的经济学洞见和直觉,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能够帮助我们打开视角、重新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经济学直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提出两个小问题:1、假如你计划投资一个项目,你是否希望你的投资在下一年就获得3倍的回报?你是否能承受失去你所有投资的风险?2、假如我欠你100元,你是希望今天收回呢,还是半年以后收回?

如果你不用公式就能给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触碰到了经济学直觉的门把手。

我认为,所谓经济学直觉,就是已经内化成思维的知识,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想象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洞”。而“脑洞”打开的方式是否正确,打开的角度是否宽广,则取决于知识科学框架体系的完整度。

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企业资本运作理论体系,引导大众用金融的知识打开观察事物的新图景,最终让人正确高效地打开认识这个世界的全新“脑洞”,正是《不完美的理性人》的立意所在。

无论你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公司管理者、财务人员,还是投资股票的专业人士,抑或是正在努力试图拨开现实世界迷雾的、与金融行业关系不大的读者,在当前这个被不确定性笼罩的世界里,从本书中,你大概率都能找到一些帮助你解答自身困惑的方法。

金融学通识教育核心要义:形成洞见、构建远见

一般来说,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观察中得出结论,另一种则是从逻辑中找出真相。在这个信息产出总量很高、更新频率很快的时代,要想抽离现实并找到通往真相的道路,就必须从逻辑中找出真相。

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和金融学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它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体系均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的思维方式。然而,从一个学者的视角,我看到的趋势是:经济学家似乎越来越多地采取更加直观的判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直观让大众的阅读认知体验更加舒适,但这样做的缺陷在于,大多数的直观判断比较粗糙,这些直观判断缺乏足以保证其判断严谨性的关键假设、辅助条件和直接证据。

我希望用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讲述并引导大家走进、了解、领会公司金融的知识体系。我并不想简单地罗列概念和模型,因为那明显偏离了通识教育的本义。

金融学通识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构建出自己对于现象、事件的洞见,构建起对于社会运行整体认知的金融学直觉,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财务决策。这也是通过本书我想重点告诉你的。

塑造金融体系的过程远未结束

具体来看,我是如何向读者讲授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的这堂“公司金融”课的呢?

首先,我会用一种“宏概念”的方法来讲授“公司金融”中关于金融学基础的知识点,在X如何影响Y的推导中,建构解释商业运作的底层逻辑。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我将会尽量摆脱数学计算“术”的束缚,将公司金融中企业融资、企业投资、公司治理、企业创新四大知识模块放在现实世界中,结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读者进行分析。这样,读者不仅能充分了解概念的推导脉络,更能迅速高效地建立理性的思维模式,理解各种金融行为背后逻辑的变迁。

其次,我将会用“连线”的方式,带读者走进真实的商业世界,避免“盲人摸象”。如果我们把每家公司独立的资本运作看成社会金融网络的一个个节点,那么这些节点之间的交流就是连接线。正是这些点与线的连接,构成了中观金融世界的全貌,也正是资本运作各方的交流、互动和博弈,构成了真实的商业世界。而对于真实世界里的各种“摩擦”(例如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问题、交易成本等)造成的“黑暗面”(Dark Side)的理解,正是能帮助我们走出非黑即白、二元认知陷阱的重要抓手。

最后,我将现代公司治理升级至创新的层面,以“资本的逻辑”为主线串联整个课程的内容,为大家呈现一个能够促进流动、实现发展的金融运作逻辑脉络。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成长与飞跃,其实都来自从0到1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过往重复行为的累积。

金融体系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而塑造这种体系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呐喊,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被定义为创新的参与者。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真正把自己当作经济生活中的“局中人”,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形成自己的洞见,构建自己的远见。